今天一上課老師就給我們看了這個有趣的東西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MtNl2zppqg
只要讓感應器辨識圖卡後就可以顯示3D的立體影像,而且還是會活動的不是只有死板的物體,
像是小鳥的尾巴也會微微的搖動,好可愛又好神奇。
若是能將這樣的技術也帶到課堂上一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像是這段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kfaw4MvS0Q
不只可以學顏色、數學,甚至是英語對話也能練習,十分適合在小學的教學使用。
這些讓我聯想到科幻電影裡的場景,也許以後真的就會向點影裡那樣吧!每個學生桌上什麼都不用準備,就只有一個投影的3D影像,甚至也不需要再用滑鼠或鍵盤,而是可以直接用手操控、翻轉影像。想起來就還滿吸引人的。雖然可能到了那個時候這樣的技術對人們來說就已經是習以為常了也不一定。
最後,我好想要這台唷!超酷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YnyBxVhK_c&feature=related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哪一種媒體的學習效果好? 哪一種學習模式有效率?
我想沒有一種媒體或學習模式是可以適用再每一位學習者身上的。
就趨勢上而言,目前使用網路和電腦等電子科技媒體的教學方式是最受歡迎的。就我個人而言也是喜歡多媒體的教學勝於傳統只使用課本和紙筆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若能除了課本以外再搭配影片或是網路互動平台,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更為活潑,於我而言更有幫助學習理解的效果。像是現在在討論的電子書包,我認為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發明、發想。雖然還在實驗的階段,但若之後能克服價格等等的問題,在學習上應該能有相當的助益。
對我而言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是分組討論。比起閉門造車,若能和同儕交流懇定能收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有時一個人看課本上的敘述無論如何都難以理解,有了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就更能發現盲點,甚至一起激盪出更多的想法。
就趨勢上而言,目前使用網路和電腦等電子科技媒體的教學方式是最受歡迎的。就我個人而言也是喜歡多媒體的教學勝於傳統只使用課本和紙筆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若能除了課本以外再搭配影片或是網路互動平台,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更為活潑,於我而言更有幫助學習理解的效果。像是現在在討論的電子書包,我認為就是一個很不錯的發明、發想。雖然還在實驗的階段,但若之後能克服價格等等的問題,在學習上應該能有相當的助益。
對我而言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是分組討論。比起閉門造車,若能和同儕交流懇定能收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有時一個人看課本上的敘述無論如何都難以理解,有了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就更能發現盲點,甚至一起激盪出更多的想法。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ASSURE教學設計模式
http://km.tyes.tpc.edu.tw/f2blog/index.php?load=read&id=501
ASSURE,這是由Heinich、Molenda、Russell與Smaldino四位學者所提出的ASSURE教學設計模式,是提供中小學教師個人,在教室內,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之一,著重於在實際教學情境下,慎選與善用多媒體工具來幫助達成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互動參與,取其六個步驟的首字縮寫「ASSURE」以表達「確保教學成功有效」之意。主要包含六個步驟:A:分析學習者,S:撰寫學習目標,S:選擇媒體與教材,U:使用方法、媒體與教材,R:激發學習者參與,E:評鑑與修正,如圖:

一、A:分析學習者( Analyze learners )
學習者的特質包括一般性質、特殊性與學習風格三方面。一般性質如學習者的性別、年齡、年級、學識背景、文化與社經因素等。所以教師新接一個班級要儘可能找資料或透過非正式管道熟悉、觀察學生。
學習者的特殊性是指直接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因素,如學習者的先備知能及態度,教師可藉教學前的測驗或問卷了解,以免徒然浪費時間。
學習風格是一組心理因素,分為知覺偏好、訊息處理習慣、動機因素及生理因素四類。此因素影響我們對不同的刺激如焦慮、性向、動機、人際互動、及對視覺或聽覺偏好的知覺與反應,學習風格會影響個人的學習能力。
二、S:撰寫學習目標( State objectives )
教學的目標是指在學習結束,學習者應具備的知能或態度。教學的重點應是學習者獲得什麼,而非教學者打算放入多少的東西。學習目標應以「學生中心」、以學習者的收穫為主,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學習目標應考慮具體及可行性,而非不著邊際,一個良好的學習目標應考慮下述因素:學習者、行為、條件及程度。同時,目標提供學習成就的基準,而非限制學習者的學習。且因每個人的背景及特性不同,學習目標要有個別差異,有時教師可讓學生自訂學習目標。
三、S:選擇方法、媒體與教材( Select instructional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
教師在了解學生特性並撰寫學習目標後,意味著建立了教學的起點與終點,而在起點、終點之間的築橋工作則須依賴適當的工具來完成,也即是選擇方法、媒體與教材。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件頗為複雜的工作,有很多媒體選擇模式、檢核表或流程圖可簡化此工作。通常媒體的屬性、教學的地點、型態 (大團體、小團體或自我學習式)、學習者的特性(喜好觀看影片、閱讀或聆聽)、目標的類別(認知、技能、情意、人際)等均是選擇時考慮的項目。經由選擇的 過程,敎師搭配教學方法、策略與媒體,可以是選用現有的教材,或者稍加修改,也可能在遍尋不著合適教材,而教師也有能力、時間,設備與成本合宜的前提下, 自行設計與製作教材。
四、U:使用媒體與教材( 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
此階段包含下列步驟:教學者事前觀看、安排教學環境、準備好觀賞者、操作或放映教材。
搭配學校提供的教學環境,事前熟悉設備操作與媒體使用效果,更重要的是檢視自己的教學構思是否流暢,或者可讓學生準備相關的資料、事先預習教材,對學習的 效果可說事半功倍。好的媒體或教材也須仰賴教學者將其呈現,所以教師自身絕不可輕忽,累積經驗與使用心得,便能更有餘裕地與孩子互動。
五、R:激發學習者參與(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
此階段是指教師應讓學習者有機會練習新學得的知能,並給予回饋以增強其學習成效。杜威(J.Dewey) 即認為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教學過程最重要的部分。近年認知論也認為有效學習應要求學習者對訊息的主動操弄。蓋聶亦認為有效學習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練習。合宜 的資訊科技與網路都有機會滿足上述的學習者參與。配合教師的善用與組合,提供學生互動與練習機會,並立即給予立即確認。
六、E:評鑑與修正( Evaluate and revise )
此為整個模式的最後一個步驟,包括了三方面:一為對學習者的成就評量;二為對教學媒體與教材的評量;三為對教學過程的評量。學習者的成就評量,是指學生是否達到目標,學到了應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對學生的評量方法應視學習的內容及目標而定。
教材、媒體及教法是否合宜,媒體是否有助教學,教學是否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等問題,教師可由觀察學生上課的投入程度及反應、訪談學生等途徑得知,教師應將此評量結果記下作為修正依據。
評量早在教師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時即已展開,是一持續的過程,藉著測試、觀察、作品等多種途徑與管道蒐集資料,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評量具診斷的功能,可及早改正學習的錯誤,避免干擾教學目標的達成。
利用ASSURE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更需要教師分析自己對於媒體、方法的選擇,以及使用情形加以評鑑,可以在行動省思後加以調整,以做為下一次更好的開始之依據。
我認為ASSURE 除了講求教學者對教學媒體的選擇,更重要的是第六點"評鑑與修正(Evalute and revise)" ,強調了教學除了課堂當下,在課堂結束後也需要根據課堂上呈現的效果和結果來將教學設計做修正。即使當下是成功的,但也許不是每一次,用在不同的學生身上都會成功,因此必須每一次根據不同的結果做出修訂,換言之,教學者應避免使用所謂"萬年教案"。
ASSURE,這是由Heinich、Molenda、Russell與Smaldino四位學者所提出的ASSURE教學設計模式,是提供中小學教師個人,在教室內,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之一,著重於在實際教學情境下,慎選與善用多媒體工具來幫助達成教學目標,並鼓勵學生互動參與,取其六個步驟的首字縮寫「ASSURE」以表達「確保教學成功有效」之意。主要包含六個步驟:A:分析學習者,S:撰寫學習目標,S:選擇媒體與教材,U:使用方法、媒體與教材,R:激發學習者參與,E:評鑑與修正,如圖:

一、A:分析學習者( Analyze learners )
學習者的特質包括一般性質、特殊性與學習風格三方面。一般性質如學習者的性別、年齡、年級、學識背景、文化與社經因素等。所以教師新接一個班級要儘可能找資料或透過非正式管道熟悉、觀察學生。
學習者的特殊性是指直接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因素,如學習者的先備知能及態度,教師可藉教學前的測驗或問卷了解,以免徒然浪費時間。
學習風格是一組心理因素,分為知覺偏好、訊息處理習慣、動機因素及生理因素四類。此因素影響我們對不同的刺激如焦慮、性向、動機、人際互動、及對視覺或聽覺偏好的知覺與反應,學習風格會影響個人的學習能力。
二、S:撰寫學習目標( State objectives )
教學的目標是指在學習結束,學習者應具備的知能或態度。教學的重點應是學習者獲得什麼,而非教學者打算放入多少的東西。學習目標應以「學生中心」、以學習者的收穫為主,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學習目標應考慮具體及可行性,而非不著邊際,一個良好的學習目標應考慮下述因素:學習者、行為、條件及程度。同時,目標提供學習成就的基準,而非限制學習者的學習。且因每個人的背景及特性不同,學習目標要有個別差異,有時教師可讓學生自訂學習目標。
三、S:選擇方法、媒體與教材( Select instructional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
教師在了解學生特性並撰寫學習目標後,意味著建立了教學的起點與終點,而在起點、終點之間的築橋工作則須依賴適當的工具來完成,也即是選擇方法、媒體與教材。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件頗為複雜的工作,有很多媒體選擇模式、檢核表或流程圖可簡化此工作。通常媒體的屬性、教學的地點、型態 (大團體、小團體或自我學習式)、學習者的特性(喜好觀看影片、閱讀或聆聽)、目標的類別(認知、技能、情意、人際)等均是選擇時考慮的項目。經由選擇的 過程,敎師搭配教學方法、策略與媒體,可以是選用現有的教材,或者稍加修改,也可能在遍尋不著合適教材,而教師也有能力、時間,設備與成本合宜的前提下, 自行設計與製作教材。
四、U:使用媒體與教材( 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
此階段包含下列步驟:教學者事前觀看、安排教學環境、準備好觀賞者、操作或放映教材。
搭配學校提供的教學環境,事前熟悉設備操作與媒體使用效果,更重要的是檢視自己的教學構思是否流暢,或者可讓學生準備相關的資料、事先預習教材,對學習的 效果可說事半功倍。好的媒體或教材也須仰賴教學者將其呈現,所以教師自身絕不可輕忽,累積經驗與使用心得,便能更有餘裕地與孩子互動。
五、R:激發學習者參與(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
此階段是指教師應讓學習者有機會練習新學得的知能,並給予回饋以增強其學習成效。杜威(J.Dewey) 即認為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教學過程最重要的部分。近年認知論也認為有效學習應要求學習者對訊息的主動操弄。蓋聶亦認為有效學習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練習。合宜 的資訊科技與網路都有機會滿足上述的學習者參與。配合教師的善用與組合,提供學生互動與練習機會,並立即給予立即確認。
六、E:評鑑與修正( Evaluate and revise )
此為整個模式的最後一個步驟,包括了三方面:一為對學習者的成就評量;二為對教學媒體與教材的評量;三為對教學過程的評量。學習者的成就評量,是指學生是否達到目標,學到了應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對學生的評量方法應視學習的內容及目標而定。
教材、媒體及教法是否合宜,媒體是否有助教學,教學是否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等問題,教師可由觀察學生上課的投入程度及反應、訪談學生等途徑得知,教師應將此評量結果記下作為修正依據。
評量早在教師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時即已展開,是一持續的過程,藉著測試、觀察、作品等多種途徑與管道蒐集資料,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評量具診斷的功能,可及早改正學習的錯誤,避免干擾教學目標的達成。
利用ASSURE模式進行教學設計,更需要教師分析自己對於媒體、方法的選擇,以及使用情形加以評鑑,可以在行動省思後加以調整,以做為下一次更好的開始之依據。
我認為ASSURE 除了講求教學者對教學媒體的選擇,更重要的是第六點"評鑑與修正(Evalute and revise)" ,強調了教學除了課堂當下,在課堂結束後也需要根據課堂上呈現的效果和結果來將教學設計做修正。即使當下是成功的,但也許不是每一次,用在不同的學生身上都會成功,因此必須每一次根據不同的結果做出修訂,換言之,教學者應避免使用所謂"萬年教案"。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Did you Kno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j9Wt9G--JY
這是今天老師在一上課就和同學分享的一段影片
老實說,看完之後我的心情是有些激動的。並不是因為驚嚇,這樣的資訊我想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已經知道了,只是,然後呢?
我認為在台灣截至目前為止還是有許多學生只貪圖著眼前的安逸,每天得過且過。就算知道外面的世界競爭激烈,仍是鮮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將來究竟該怎麼辦。
是我們的教育讓學生失去思考的能力嗎?還是家長們都把孩子照顧的太好,使孩子失去了生存、競爭的能力?
那麼我呢?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是今天老師在一上課就和同學分享的一段影片
老實說,看完之後我的心情是有些激動的。並不是因為驚嚇,這樣的資訊我想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已經知道了,只是,然後呢?
我認為在台灣截至目前為止還是有許多學生只貪圖著眼前的安逸,每天得過且過。就算知道外面的世界競爭激烈,仍是鮮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將來究竟該怎麼辦。
是我們的教育讓學生失去思考的能力嗎?還是家長們都把孩子照顧的太好,使孩子失去了生存、競爭的能力?
那麼我呢?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學與媒體
http://class.ncue.edu.tw/article25.shtml
教學媒體種類繁多,要如何選擇正確、有效而便利的媒體是老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上面所附的連結網頁裡描述了選擇教學媒體時所需考量的因素,給剛開始接觸教學媒體的我一個概略的方向。
我想藉由教學媒體的輔助,教學將會變的更加容易、豐富,甚至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媒體種類繁多,要如何選擇正確、有效而便利的媒體是老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上面所附的連結網頁裡描述了選擇教學媒體時所需考量的因素,給剛開始接觸教學媒體的我一個概略的方向。
我想藉由教學媒體的輔助,教學將會變的更加容易、豐富,甚至能更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訂閱:
文章 (Atom)